亚历山大站在更衣室中央,双手叉腰,面前的长条椅上堆叠如山的是各色运动服、T恤、训练外套,甚至还有几双几乎崭新的球鞋。“伙计们,今年的‘市场’该开张了。”他咧嘴一笑,宣布道。
这几乎成了队里一年一度的传统。不知从何时起,亚历山大便自发成为了这个“跳蚤市场”的组织者。队里年轻人多,品牌赞助和发的装备也多,很多衣服穿一两次,甚至吊牌都没拆,就堆在衣柜深处积灰。亚历山大看不过去,一句“交给我处理”,便揽下了这活儿。
他做事极有章法。先是挨个储物柜征集“货源”,拿着个大整理箱,看到闲置的就问:“这个还要吗?不要我拿去卖了捐了哦。”队友们通常都大手一挥:“拿去拿去,省得占地方。”偶尔有件特别点的,比如限量版的外套,他会多问一句:“这个真舍得了?能卖不少呢。”对方往往还是那句:“你看着办,信你。”
东西收集齐了,他便开始分类定价。T恤五十,外套一百五,球鞋因成色而定,但绝对比市价低一大截。他有个小本子,工工整整地记下每件物品的主人及其定价。“得对大家负责。”他说。
真正的“甩卖日”通常选在一个训练后的下午。他会把“商品”整齐铺开,拍照发在几个大的球迷群和二手交易平台上。消息一传出,总能迅速吸引来一大批球迷和附近学校的学生。
人群围拢时,亚历山大便忙得脚不沾地。他耐心地展示衣服,回答疑问,收钱找零,忙而不乱。有球迷认出他,想多给点,他会立刻摆手:“说好多少就多少,规矩不能坏。”碰到实在没带够钱的小球迷眼巴巴地看着一件签名T恤,他心一软,可能就直接塞过去:“拿着吧,下次来看我们比赛加油声大点就行!”
交易持续一两个小时,长椅上的“山”便迅速平复下去。最后,他清点着手里那叠不算厚的现金,按照本子上的记录,开始给队友们分钱。他一个个找到人,把钱递过去:“你的那件外套卖了一百五,喏。” “你的两件T恤,一百。”
队友们接过钱,通常看也不看就塞进口袋,拍拍他肩膀:“谢了,兄弟!下次喝酒我请。” 没人计较卖了多少,更没人怀疑他是否会从中克扣。大家信任他,就像信任自己在场上的传球一样。
有一次,一个新来的队友好奇地问:“亚历山大,你忙前忙后图什么?又没多拿一分钱。”
亚历山大正数着最后几张钞票,头也没抬,笑着回答:“看着这些东西能到真正喜欢的人手里,继续被穿着、用着,而不是在柜子里烂掉,这不挺好吗?再说了,”他顿了顿,把最后一份钱递出去,拍了拍空荡荡的整理箱,“大家开心,我就开心。这市场,明年还得开!”
清理完现场,他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。看着空无一人的更衣室和变得整洁的储物柜,他满意地点点头。于他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次甩卖,更像是一场年复一年的仪式,清理了多余的物品,也凝聚了更衣室里最简单纯粹的信任和情谊。